一、操作前準備
1、設備檢查
確認加熱系統、冷卻系統及泵送裝置無泄漏或損壞,檢查安全閥、壓力表、溫度計是否靈敏可靠。
檢查水位及水質:若設備依賴外部供水,需確保水質符合要求(氯含量<50mg/L),避免結垢影響熱交換效率。
2、清潔與消毒
啟動自動清洗系統(CIP),依次進行水洗→堿洗(2% NaOH溶液,80℃循環30分鐘)→水洗→酸洗(2% HNO?溶液,80℃循環30分鐘)→最終水洗,確保無化學殘留。
直接接觸物料的管道及容器需徹底消毒,防止交叉污染。
3、預熱與參數設定
通電預熱至目標溫度(通常135–150℃),升溫期間觀察儀表穩定性。
設定關鍵參數:滅菌溫度(依物料特性定,如乳制品常用135–150℃)、保溫時間(4–6秒)、系統壓力(根據溫度調節,高溫段需3–6MPa維持液態)。
二、運行操作流程
1、進料啟動
待溫度穩定后,緩慢啟動進料泵,控制流速使物料均勻通過滅菌段(如管式或板式熱交換器)。
監控初始出料狀態,調節節流閥維持系統壓力(防止物料汽化),確保沸點溫度高于設定滅菌溫度。
2、實時監控與調整
持續跟蹤儀表數據:溫度波動需≤±1℃,壓力異常時立即調節蒸汽閥。
液體物料需關注流動性(黏度變化),粉體物料防止堵塞(顆粒粒徑需適配設備)。
3、冷卻與出料
滅菌后物料經雙套管快速冷卻至65℃以下(外層通冷水/冰水),避免熱敏成分變性。
通過三通旋塞控制出料方向,接入無菌包裝容器或暫存罐。
三、停機與維護
1、安全停機
關閉進料泵→切斷熱源(蒸汽)→待溫度降至80℃以下后排空系統物料。
突發停電處理:立即關閉蒸汽閥,開啟排水閥泄壓,防止設備內余熱損壞物料。
2、徹底清洗
每次使用后執行完整CIP程序,重點清潔熱交換管道內壁積垢。
長期停用需排空管道存水或注入1%堿液防凍防腐蝕。
3、定期維護
每月檢查減速機油位(使用32#汽機油),每年校驗安全閥/壓力表精度。
易損件(如密封圈)按磨損情況更換,潤滑滑動部件保障運行順暢。
四、關鍵注意事項
安全禁忌:嚴禁無液空轉進料泵,禁用氯化物清洗劑,強酸/強氧化物不可滅菌。
溫度控制:滅菌階段溫度需嚴格保持下限(如121℃)至上限(124℃)間波動,確保微生物滅活率。
故障預案:運行中若溫度或壓力失控,立即啟用緊急排氣閥中斷程序,排查熱源或傳感器故障。
以上步驟綜合了液體與粉體設備的通用流程,具體操作請以設備說明書為準。